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美元是世界性货币,有时也把美元说成“美金”。“美金”的说法应开始于( )
| A.罗斯福新政开始后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 |
| C.《关贸总协定》签署后 | D.《马歇尔计划》实施时 |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 A.马歇尔计划实施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 C.“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 |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 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
|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
| 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
|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评价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
| 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