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第三产业的产值及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
C.政府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建设

二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启,初期的科技成就以军事技术为主,但随着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科技研究领域开始向社会需要转变。下面体现出这种转变的组合有:()
①原子弹——核电站
②火箭——“阿波罗11号”登月
③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④重组DNA——克隆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力
D.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人类享用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