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 B.郡县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中书省 | B.尚书省 | C.宣政院 | D.枢密院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 B.孟子的“性善说”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陆九渊的“心学”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