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中国共产党作出此决议的客观依据是( )
| A.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够壮大 |
| B.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
| C.中国工人运动的一再失败和农民运动发展的燎原之势 |
|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 B.实行宗法分封制 |
| C.确立世卿世禄制 | D.实施中央集权制 |
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 B.当时人们更迷信 |
|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 D.青铜铸造业发达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B.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
| 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
|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
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
|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