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B.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 B.按年龄继承制 |
C.按军功继承制 | D.按遗嘱继承制 |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 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
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C.“周公……立七十一国” |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