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属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paclitaxel)有明显的抗癌作用。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愈伤组织生产紫杉醇。研究表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CA(水解酪蛋白)、苯丙氨酸(Phe)能促进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将愈伤组织分别在含不同浓度CA的培养基和在添加不同浓度的Phe培养基上生长30 d后收获,称鲜重,提取紫杉醇并测定含量,结果如下图。
(1)以南方红豆杉叶为原料获得生产紫杉醇的愈伤组织需要通过细胞的 过程,这一过程对光照的要求是 。
(2)从图1可知既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又不影响紫杉醇的含量的最适CA浓度为 。
(3)从图2分析不同浓度的Phe对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紫杉醇含量的具体影响是
。
(4)科研小组通过开展紫杉醇抗癌效应的研究后发现,紫杉醇能抑制着丝点微管解聚(抑制着丝点分裂),则紫杉醇能阻滞瘤细胞的增殖于细胞周期的 期。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甲代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需要通过的运输,才能到达肝细胞等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经多次检测,某空腹时血糖浓度均高于9.8
,此人可能患有病。
(3)与胰高血糖素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和线粒体。胰岛
细胞胰岛
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香蕉果实中的淀粉酶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其中β-淀粉酶不耐热,在温度70℃以上易钝化,而α-淀粉酶耐热。测定不同成熟度的香蕉中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对研究香蕉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请完成以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测定一定成熟度香蕉果实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
实验原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都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通过特定方法测定麦芽糖的含量。以5分钟内每克样品水解产生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酶活性的大小。
实验方法
⑴.酶液的制备:称取香蕉果肉2克(含外壳),加适量水置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搅拌均匀后离心,将上清液转入100mL容量瓶,用水定容至刻度,得粗酶液。
⑵.首先将粗酶液分装到两支试管,甲试管酶液进行70℃±0.5℃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处理15分钟后,乙试管酶液置于40℃水浴中。
⑶.取试管三个,编号,按下表加入各液:(在答案卷填写1、2号实验组所缺的内容)
![]() 组别 |
1%可溶性淀粉液 |
酶液 |
对照组 |
0 mL |
1 mL乙试管酶液 |
1号实验组(测α-淀粉酶活性) |
2 mL |
? |
2号实验组(测总淀粉酶活性) |
2 mL |
? |
将以上各管试剂混匀后,置40℃水浴准确保温5分钟,取出后立即向1、2、3号试管中加入4mL 0.4mol/L NaOH,以终止反应。
⑷.测定各试管麦牙糖含量,计算总淀粉酶活性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如α-淀粉酶活性=实验组1测定值—对照组测定值。其他具体方法略)回答问题:
a作为对照组,另一种做法是加入淀粉液但不加酶液,两者相比较,现行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所测得β-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 |
+3 |
+3 |
+3 |
+2 |
* 指与暗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表示增加的![]() |
请回答问题:
(1)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____mg,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___组叶片。
(3)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他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开始时CO2量(g)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12h后CO2量(g) |
4.5 |
5.1 |
3.5 |
5.4 |
1.9 |
5.9 |
2.0 |
5.8 |
(1)表中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是(至少答两个)。
(2)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的主题是。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右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1000 Lx,温度分别为10℃、20℃、30℃和40℃时的光合速率(标出相应的点即可)。
(4)在光照强度为1 000Lx,温度为30℃时,12小时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实验一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
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
②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不久后能存活吗?,为什么
。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来探究 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