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比至陈 (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皆刑其长吏( ) (4)梁以此奇籍(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陈涉乃立为王/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 B.辍耕之垄上/杀之以应陈涉 |
C.其季父项梁/ 略知其意 | D.若为佣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毋妄言,族矣。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乙]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使学为()诗④惟()读书是务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书。[甲]文中写方仲永五岁能够“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乙]文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如成人”,都是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你认为他们早慧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阅读理解
㈠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0分)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明年,复拜翰林学士。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②咸:和睦。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时胡伸亦以文名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及()(2)假()(3)陈()说说“后十年,卒如其策”的意思。
《三峡》中引用“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来对秋景作总结,找出文中与此同工的句子。
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牛头马肉①
灵公②好妇人而丈夫饰③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④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⑤,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⑥月而国莫之服⑦。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③饰:服饰,装 饰。④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⑤内:内宫。⑥逾:越,过。⑦莫之服:即“莫服之”。之 ,代指“男子饰”。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国人尽服之( )⑵相望而不止( )说说“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的意思。
全国女扮男装的事屡禁不止,齐灵王非常苦恼,晏子为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评价一下晏子和齐灵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鲁共公择言
梁王①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②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③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④夜半不儡,易牙⑤乃煎熬燔炙⑥,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⑦得南之威⑧,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⑨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⑩,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梁王:即梁惠王,魏国国君。亦称魏婴。公元 前362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亦称梁国。②帝女:指夏禹女儿。③甘:甘美。④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之霸之一。⑤易牙:亦称狄牙,齐桓公的幸臣,善于逢凶迎。⑥煎熬燔炙:烹调的四种方法。⑦晋文公:晋国君主,名重耳,春秋王霸之一。⑧南之威:亦称南威,美女名。下文中的“白台”“闾须”也是美女名。⑨楚王:指楚庄王,楚国君主。⑩尊通“樽”。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⑴绝旨酒( )⑵遂推南之威( )说说“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的意思。
文中梁王对鲁共公的建议持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句话可看出的?
鲁共公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劝谏梁王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