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祖母的故事
接到父亲电话,我的心就慌了起来。
父亲说,抽空回家看看你祖母吧,她想你了。父亲说得淡然,而且再三解释没事,我还是听出了他声音里隐隐的不安。
连夜慌慌地从省城赶回家,果然就出事了。两年前,祖母开始出现轻微的记忆障碍。近来越发严重,到昨天竟然连父亲也认不出来。二叔二婶一家已先我回去。我们围坐在祖母身边,她一个一个看过去,恍若陌生。
母亲躲在一边抹着泪,感叹着祖母一生的不幸。
祖母的一生,经历过各种的苦难:她8岁丧母,17岁丧父,20岁嫁给祖父,刚过30岁便守了寡。含辛茹苦一辈子,本该安享晚年,却在54岁时视力衰退,最后几近失明。现如今又失去记忆,连亲人也认不出。
医生建议,多带老人去去常去的地方,跟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这样有助于恢复记忆。我从小跟祖母一起生活,与她感情最深,这个任务自然落在我的身上。
于是向单位请了一周假。
第一天,我给祖母讲一些童年的趣事儿。祖母听得很认真。
第二天,我带祖母去白鹤寺。祖母一生信佛,视力下降前每月都会去这个寺院烧香诵经。我像小时候一样,陪着祖母跪在佛像前,默默为她祈祷。
第三天,我将芸豆大娘请回家。芸豆大娘自嫁到我们村,便与祖母交好,两人好了快一辈子。她跟祖母讲过去的辛酸事,讲得自己眼泪直流。祖母不停地安慰她,就像在听别人的故事。
……
第七天,我有些灰心,托人订了回省城的火车票。临走前整理自己的房间,我看到了一台旧电扇。这让我想起一些往事,便拖了电扇去修。修电器的师傅拆开看了看,说,能修,但配件很贵,还不如买个新的。
我说,修吧,出多少钱都行。
电扇修好了,放在祖母床头,像个古董一样,噪声有点儿大,风还是很凉爽。我坐在祖母床前,说了一段久远的故事。
是1986年了,记得那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二叔结婚,二婶家随过来两台电器:一台凯歌牌收录机,另一台,就是佛顶山牌电扇。全钢结构的,是我们村里第一台落地扇。二叔二婶自然宝贝得不得了,自己不舍得用,就将电扇孝敬给祖母。祖母也舍不得用,便偷偷挪到我房间。那年我刚好中考,学习压力很大,晚上热得睡不着。我懂事早,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省电,我也舍不得开电扇。但每每半夜从梦中醒来,发现电扇是开着的。我知道,一定是祖母过来瞧过我了,她最关心我的学习。好在我不负众望,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一中。
故事讲完了。
祖母盯着我看了半天,哆嗦着手将电扇关了,然后叫出了我的名字。
我隔天便回了省城,好消息一个个传过来。祖母开始认人了,祖母开始记事了。只是有些奇怪,她能清晰地向人描述外曾祖母的样子,却忘了自己母亲是哪一年过世的;她会经常跟母亲讲述和祖父在一起的温馨甜蜜,却不相信祖父已经不在了的事实;她能想起堂哥结婚、我上大学摆酒席时的热闹情景,却不记得和父亲二叔一起挨饿的日子……
就像一个童话。祖母的记忆“恢复”了,但她只记得生命中曾经的美好,而那些灰暗的、悲伤的、让人遗憾的记忆,就像被格式化了一样,永远地从她的脑海中消失了。
两个月后,祖母离开了我们。她在睡觉时突发心脏病,等父亲察觉时,她已经说不出话来。父亲说,祖母走的时候,神态安祥,脸上带着微笑,就像正在做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梦。文题为“祖母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加以简要概括。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故事,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祖母盯着我看了半天,哆嗦着手将电扇关了,然后叫出了我的名字”中的“盯”能否换成“望”?为什么?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上一句话,才能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
【封底呈现】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如果童年的岁月真有一条河陪伴,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河,那必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河畔会发生多少故事呢?
图书策划:陈效东杨佃青
责任编辑:陈天中
特约编辑:颜小鹏
书名题字:赵丽宏
图书插画:万芾
定价:25.00 元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荐语】
《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书。 它用诗一般恬静的语言,散文一样温和的节奏,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主人公雪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淳朴的乡下,像一滴透明的小雨点,被投进了大都会的喧嚣里。大上海的复杂与纷扰如同洪水一般汹涌袭来,雪弟用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见了拥堵的码头、狭长的弄堂、窄小的房间,人力车夫挥汗如雨的石板道,霓虹灯修理工以身殉国的房顶……
【后记选摘】
写这篇小说,感觉时光仿佛随着文字倒流半个世纪,使我又回到少年时代,回到早已过去的那个遥远年代小说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写作过程中,记忆中很多场景,很多人物,很多甜蜜的或者苦涩的往事,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动,心颤,甚至流泪。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新手,面对读者,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我写惯了散文,写小说难免多了一点散文的笔调和气息。我想,散文的散淡和自由,散文的自然和真切,应该不会对小说有什么损伤,小说的写法,其实也是自由而不拘一格的。 我感谢画家万芾, 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 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 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评论二:《童年河》这本书字数不多,然而细节密密麻麻,就像绣花一样,既美丽又妥帖。25个章节故事并不曲折,有些篇章甚至就是诗化的散文,意境非常优美。作者写细节时,展现出他散文叙事时情真意挚的特点。画家万芾根据情节精心创作了 14 幅工笔画,与赵丽宏的文字相得益彰。
——孔明珠(评论家) 阅读上述“图书介绍”的相关材料,判断表格中的描述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
序号 |
描述 |
判断 |
(1) |
《童年河》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赵丽宏题写,插图由万芾创作。 |
|
(2) |
《童年河》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男孩雪弟的成长故事。 |
|
(3) |
《童年河》具有情节曲折、情感真挚、语言诗化等特点。 |
根据材料,说说赵丽宏创作《童年河》的意图。(4 分)
如果《童年河》再版,比较现有的“编辑荐语”和“书评撷英”中的两则评论,你认为这三个材料哪个更适合做再版的“编辑荐语”?说说你的理由。
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 门卫对我说。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我姑姑叫阿加莎。”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打电话。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后面等着。
“电话正忙。”门卫回答我。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些焦急了。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汽车越来越多。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 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炎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 ID 卡才能进去。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如果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我可以载你回去取 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一个公共场所你都需要 ID卡。”
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并开动了。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黑色的对讲机。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他们看起来很愤怒。
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道,“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 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 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我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
姑姑解释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随后她又接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下,我给守卫报告一下。”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 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之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无需防守的安宁自由和谐的美丽世界。 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
(2)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 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分)
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 分)
【阅读材料】
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书香浙江”网络平台操作指南
一、用户注册流程
第一,登陆“书香浙江”(http://zj.chineseall.cn)首页,在首页搜索项目中选择机构,并输入机构名称进行搜索。如:在搜索栏中输入“杭州外国语学校”,点击确认。
第二,搜索结果如下:
第三,点击搜索单位后,页面将跳转到学校平台,在学校机构平台首页的“登录/注册区”进行注册。
第四,进入注册页面后,按照页面提示注册个人信息,即完成注册。(注:须填写本人真实信息)
二、参加读书活动发表作品流程
第一,注册成功后在自己学校机构首页点击“读书活动”频道,进入读书活动页面,找到“理想、诚信、快乐、感恩”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点击“活动详情”进入。如下图:
第二,进入该主题活动页面后,点击“上传作品”,按系统要求填写相应内容,提交作品。(图5-6)
第三,如何查找已发表的作品?在网站顶部导航中的“我的书房”下拉选项中点击“我的作品”,即可显示您已提交的作品内容。
(摘自“书香浙江全民阅读网”,有改动)下列选项中的图与“用户注册流程”的第三条相匹配的是()。
判断下列各项表述的正误,将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⑴浙江省各中小学都能使用该网站,该网站只接受实名注册,且能识别注册人信息的真伪。
⑵注册成功后即拥有“我的书房”,如杭州外国语学校在该网站有3003个“个人书房”。
⑶该网站“最热门活动”于2014年5月13日结束,这个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理解“中国梦”。
⑷图5中的通知不完整,但我们可以推知落款单位是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和共青团中央。
正确项:错误项:下面是发表作品的操作步骤,请按正确的流程进行排序,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点击“读书活动”②填写作品信息③搜索学校④选择具体活动项目这份指南是为参加“理想、诚信、快乐、感恩”读书征文活动的中小学生写的,你认为适合他们阅读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爬树的男孩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2012年第4期《微型小说选刊》谢素军译)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
⑴拉瓦利用。
⑵安德烈利用。 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
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
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
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