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木棉拨车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工具反映出农业技术的进步
②图中工具主要用于棉纱加工
③拨车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
④该图经机器印刷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境,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
B.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秦简《法律答问》还解释道:“可(何)如为‘封’?‘封’即田千佰。顷半(畔)‘封’殹(也),且非是?而盗徙之,赎耐,可(何)重也?是,不重。”“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须鬓。据此可知秦律的作用是()

A.保证徭役和兵役征发 B.保证田租赋税的收缴
C.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北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
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共计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