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根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反映了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 B.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
C.郡县制成为发展趋势 | D.选官具有主观色彩 |
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俾斯麦牌香肠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
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
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