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 B.丝帛 | C.竹木筒 | D.石碑 |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
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
C.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
D.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
祠堂是将祖先按辈分排列,尊祖敬宗的地方。但清代任氏祠堂把德(善行)、爵(官位高低)、功(祠堂捐钱数量)作为入祠配享的条件。该祠堂祭祀的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是官员和有钱人,再次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贫民的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下列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财富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
B.祭祀既夸显财富,又有功利性 |
C.重官重商轻农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
D.这种习俗必然会引起卫道士的批评 |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