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A.揭露社会的黑暗 B.歌颂反抗精神
C.推崇人文主义 D.促进商业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种“制度”的作用是

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用的新时代
C.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毛泽东曾强调:“中国必须参加联合国。我们还补充说,如果联合国没代表六亿人民的中国参加,那么联合国就变成了演滑稽戏的场所……联合国里只能有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而那个中国是我们。”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台湾”无权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
B.没有中国参加的联合国是不合法的
C.联合国需要尊重中国的国家统一
D.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代表中国加参联合国

1996年12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登载文章说:“在世界工业产品的出口及不同产品的代求预测中,不能没有中国。世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格局:中国说话时,世界都在倾听。”这不能表明()

A.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B.经济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的参加
C.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948年年底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执行“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普通侨民看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的外交政策。该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有的农民说,“学了总路线,脑筋开窃了,心眼也亮了”“为了过更好的光景,实现工业化,一定要多卖余粮给国家”。农民发出这一心声的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实施“一五”计划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面实施改革开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