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 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 |
| 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 |
| 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
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
|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
|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
|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
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
|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
|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
|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
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 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
|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
|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
|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 |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 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 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 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
|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 A.“求同存异” | B.“一边倒” |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另起炉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