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早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出现了“济贫法”之类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带有济贫性质,而且项目很少,范围窄,费用有限。而当代意义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完善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补助等内容。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作用显而易见。第一,它的实施缩小了贫富差距。第二,社会福利满足了多数人的最低经济需求,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也为公民的发展权打好了基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三,政府通过调个社会福利措施来刺激或抑制内需,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此外,国家还围绕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一的庞大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样,我们得出来一个结论,“社会福利制度说成是消灭剥削和贫困,导致社会普遍福利,导致阶级同化的“收入革命”。        
——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盛行的原因。
(2)评价材料二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织工)
1769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理发师)
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纺纱工)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牧师)
1785
蒸汽机 (改良)
英国
瓦特(机修工)
1807
汽船
美国
富尔顿(工程师)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矿工)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 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 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时间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1978年
77.6%
22.4%
0
2002年
50.5%
40.8%
8.7%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4分)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6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1923年1月12日)
材料三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 “沉沦”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评价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