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890年 |
《谢尔曼法》 |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限制 |
1894年 |
《威尔逊──葛曼法》 |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
1906年 |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
并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14年 |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的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农业调整法》 |
政府奖励、津贴的办法,提升农产品价格,恢复农民的购买力和战前的地位 |
1933年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监督工商企业的公平竞争,以提高工业价格,刺激生产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1939年 |
《社会保障法》 |
正式确立了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儿童、妇女、病残者的救济福利制度 |
——根据钟流编译《美国经济概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制
材料三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
1978年 |
1985年 |
1988年 |
1991年 |
1993年 |
国家定价(﹪) |
94.4 |
37.0 |
24.0 |
22.2 |
10.3 |
国家指导价(﹪) |
0 |
23.0 |
19.0 |
20.0 |
7.0 |
市场调节价(﹪) |
5.6 |
40.0 |
57.0 |
57.8 |
82.7 |
——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 —199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0年至1914年、1933年至1942年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各自原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方式上的异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中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4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体力行”,“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的?
(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点?其意义如何?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曾经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问题:
(1)请简要叙述罗马法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完善的?
(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的什么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西汉帝王刘彻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皇帝刘彻,谥号“孝武”,《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
材料二:对汉武帝,司马迁一方面肯定其“歪攘夷狄,内修法度”的历史功绩,一面也在《平淮书》里揭露他晚年穷兵黩武、奢侈浪费、财政困难而加紧搜刮人民的情况,并在《封禅书》里无情地抨击他一味迷信、梦想会见仙人的荒唐事情。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五: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增佑先生说,“武帝时为中国极强之世,故古今称雄主者,曰秦皇汉武”,他还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朝代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代。
——孙家洲《中国文化统一为何始于汉武帝?》
材料六: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当代历史正剧《汉武大帝》
问题:
(1)上述对汉武帝的评价综合起来看有哪些不同的视角?
(2)汉武帝在位期间有哪些开创性的作为?
(3)你如何看待以上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
复兴之路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问题:
(1)列举“解放思想”的重要史实。
(2)列举“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3)通过“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站牌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又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
(4)以“改革开放”中的一项举措为例进行剖析,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孙中山眼中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材料二: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材料三:……从速设立一大印刷机关,诚不可谓非急务矣。果能成事,其利如左:凡关于宣传吾党之宗旨、主义者,如书籍、杂志等类,可自由印刷,免受他人制肘。……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问题:
(1)该信函的原文落款是“孙文,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据此推测,该信函应写于哪一年?
(2)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有何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3)依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原因的理解。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写此函时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