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 B.抛出马歇尔计划 |
|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
|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
|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
|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郑观应却感慨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下列有关开平矿务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
| C.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 D.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学造器物 | B.仿行制度 |
| C.提倡思想解放 |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资本主义的萌芽 | 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
观察右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
|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
|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
|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