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 |
进口 |
出口 |
1885 |
88,200,018两白银 |
65,005,711两白银 |
1895 |
171,696,715两白银 |
143,293,211两白银 |
1905 |
447,100,082两白银 |
227,888,197两白银 |
1911 |
471,503,943两白银 |
377,338,166两白银 |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马关条约》的签定导致进口激增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C.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