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一评价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实际表达了()
A.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 B.对“国性民质”的质疑 |
C.对“西学”的全盘否定 | D.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肯定 |
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 B.资本输出的加强 |
C.福利国家的出现 |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