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分析下表,正确的是
表: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 |
1950年 |
1953年 |
1954—1961年 |
1962年 |
1970年 |
| 美国 |
14.5 |
49.6 |
40.5~47.8 |
52.3 |
77.8 |
| 苏联 |
15.5 |
25.5 |
26.7~43.6 |
49.9 |
72.0 |
| 日本 |
|
0.3 |
0.3~0.4 |
0.4 |
1.3 |
| 中国 |
2.5 |
2.5 |
0.3~7.9 |
9.3 |
23.7 |
①国防开支少有利于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②苏联是二战后唯一能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均导致美国国防开支大量增加
④中国国防开支在六十年代的激增是因为经济的好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系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退位 |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
《马关条约》中推动日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作用最大的是
A割让台湾 B巨额赔偿 C开放通商口岸 D办厂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