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 | B.1978年 | C.1966年 | D.1958年 |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
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
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
某历史学者指出:“□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戈尔巴乔夫 | B.王安石 |
C.加尔文 | D.穆罕默德·阿里 |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梭伦在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
贵族不再掌握国家权力 |
B |
马丁·路德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
揭示了宗教改革广泛开展的社会根源 |
C |
1869年,中国有报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
表明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D |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
C.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 D.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