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 A.自强与求富 | B.进化与革新 | C.改良与革命 | D.民主与科学 |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