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历史上阿拉伯哈里发征服波斯萨珊王朝的关键性一战),双方因领土、宗教、民族、领导人的野心等复杂因素而爆发,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l8曰,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结果两败俱伤,它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推迟至少二十年。
材料二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火,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联合国安理会第598号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决两国矛盾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则明,明则以庶民之心为心,而君民无二心也。
治国者,惟有君主,民主以及君民共主而已,质而言之,虽君主仍是民主。何则?政者民之事而君办之者,非君办之者也,非君之事而民办之者也。事既属乎民,则主亦属乎民,民有性命恐不能保,则赖君以保之,民有物业恐不能护,则借君以护之……则民自知之,民自明之,而惟恐其法令之不能行也,于是乎奉一人以为之主,故民主即君主也,君主亦民主也。
——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1901
(1)根据材料概括何启、胡礼垣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人的思想主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起源于西魏完善与北周、隋两朝,盛于唐太宗之时。它以均田制为基础,达到了比较完备的地步。政府将农民按贫富分为九等,六等以上的农民,每三丁选一丁为伏兵,免其租,但兵粮、兵器、衣装等均须自备。当兵者二十岁开始服役,六十岁免役。府兵的征调由中央兵部发兵符,经与地方军政长官对勘相合后才可。战争时期由中央配备将领,率领府兵前往征战,战争结束,兵归其府,将帅则解除兵权。
玄宗后期,募兵制逐渐发展,与此同时玄宗大规模设置地方节度使,以解兵源不足问题,《通典》卷三十二《都督》说“初,节度与采访(道一级行政长官)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州刺史尽为所属”“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采赋。”府兵制最终被节度使制度取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大规模设置节度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节度使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后台湾三次重大经济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20世纪50年代,有殖民经济形态转变为进口替代工业发展阶段,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第二次转型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代。
第三次转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通过自由化、国际化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高科技产业升级政策,是台湾出现了后工业化社会(即信息社会)发展特征。
提取两项有关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