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未得天下之前,君主们无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他们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鉴于君主对天下人的伤害,黄宗羲称他们是“独夫”、“民贼”和“寇仇”。黄宗羲还提出了变私天下为“公天下”的设想,“盖使朝廷之上,闾阁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材料二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目何所往而不败?为了摆脱奴虏地位,严复主张,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此,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严复集》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严复治国思想的异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思想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文化的世俗化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新形式中,可以看出对人间事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艺术也反映出一种日甚一日的世俗观念和新的空间观念,直到20世纪早期,它还是欧洲人的思想基础。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哲人们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的社会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虽然它并没有摧毁教会制度,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很多方面,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世俗观念”的基本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世俗观念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2)与世俗化相伴随的是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10周年,以史为鉴需要对那些发生的事情有切实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二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三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
(3)《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知识,分析其原因。
(4)从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何不同价值?

明代工商业虽然受到赋税政策的制约,但是,其进步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武(朱元璋年号)年间,免书籍农具税;永乐元年,免军民常用杂物等税,凡嫁娶丧祭,时节礼物,染练自织布帛,农器,车船运载非贩卖货物,各处小民挑担蔬菜,溪河货卖杂鱼,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器物,铜锡器物,日用食物,一律免税。
材料二 万历时改税率,派阉官监税,遍满全国,名义上十分取一,实际并无定章,土豪无赖,贿阉官得指挥、千户等名号,各据水路通路,每隔数十里,立旗设厂(税卡),搜索旅客行李,任意掠夺。又穷乡僻村,米盐鸡豕等小贸易,称为土商,一律课税……
——以上材料选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明)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如水赴壑。……多故(战争爆发)以来,在燕京者既尽泄之边外,而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金银而去。……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
材料四 传统经济过程没有确立“过程的公正”,而这是建立近代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也是使传统经济国家走出那种“繁荣-崩溃”往复循环的怪圈所必需的。……它(传统国家)没有遵循“最初财产来路清白,此后的财富积累是通过自由交易实现的”
——选自秦晖《传统十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免税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赋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财政困难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过程公正”的含义。运用前三段材料,说明明朝经济难以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之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摘自《焦裕禄》
材料二2014年3月17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摘自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面临的困难。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现在我党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焦裕禄精神?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据外媒2015年3月22日报道称,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表示可能将在“可能预见的未来”展开攻势。而就在前一日,美英两国同时宣布向乌克兰派遣士兵帮助训练乌国军队,在乌境内展开军事培训工作。就在俄罗斯大规模庆祝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之际,美英联盟如此“高调”支援乌克兰政府军,乌民间武装又抛出“进攻”言论,不禁让人对乌局势以及美国对乌政策是否发生“转变”产生猜想。
而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对乌培训行动此前一直没有启动,是担心此举会刺激普京。但近日普京频频“大秀肌肉”,不仅在黑海、克里米亚等多地举行实战军事演习,还下令俄北方舰队及伞兵部队进入全面戒备状态。普京的“不甘示弱”着实刺激了美方,促使美国将对乌援助公开进行,“意在向俄罗斯表明普京‘削弱邻国、将克里姆林宫的控制强加于人’不会再得到容忍。同时也向莫斯科表明,英国与西方将准备继续支援基辅政府”。
——摘自新浪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