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39年2月 |
1940年4月 |
1940年10月 |
1941年2月 |
1941年4月 |
数额 |
25 |
20 |
25 |
50 |
50 |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数额 |
26 |
100 |
49 |
53 |
1107 |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请回答: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l9世纪中叶,日本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和国际关系之后,采取“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朝鲜)满(中国东北)之地”的“补偿”方针,将侵略亚洲邻国作为其弥补从西方列强那里失去利益的手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主要国家因战争无暇东顾,这给日本带来了扩张利益的机会。8月4日,英国通过驻日大使提出:如果战争波及远东,香港及威海卫受到袭击时,希望日本给予援助。8月 7日,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援助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外相加藤高明认为,日本“可以应英国的要求,出于同盟友谊参战;帝国可以利用此机会扫除德国在东洋的根据地,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从以上两点看,正是参战的好机会”。日本政府、元老、军部无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来说是“千载一遇”机会。8月 23 日,日本对德宣战。
——史桂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对外扩张与东亚格局之变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是怎样“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参战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英国)议会职能历经多年发展,……两院制确立后,下院享有优先请原权。请愿分为个人请愿和公共请愿。……1340年议会法案规定:“非经议会中高级教士、伯爵、男爵和平民的普遍同意,国王不得征收任何赋税。”从而比较明确地确定了议会决定征税的职权,并首次将平民和贵族相提并论。……议会产生前期,国王和政府习惯上只把郡、市下院代表视为民众请愿者,而非立法者。国家制定新法之权几乎全被国王和咨议会以及议会上院所把持。1332年,议会通过一项重要法令:凡关系国王财产和人民财产的重大议案,均需在议会中讨论制定,凡属重大立法事宜,均需得到国王和议会中教士、贵族和平民的赞同。……议会弹劾大臣的最早记录见于1308年,起因是爱德华二世即位伊始就滥用外国宠臣,淫乱宫廷。他们通过议会并以人民的名义对国王宠臣实行弹劾。
——阎照祥《中古晚期和都铎王朝英国议会制的演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的主要职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张居正向皇帝上了《陈六事疏》,提出全面的改革规划。
万历初年,张居正推出考成法,为张居正改革的前奏。内容如下:
“请自今伊始,申明旧章。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除通行章奏不必查考者照常开具手本外,其有转行覆勘,提问议处,催督查核等项,另造文册二本,各注紧关略节及原立程限,一本送科注销,一本送内阁查考。该科照册内前件,逐一附簿候查,下月陆续完销,通行注簿。每于上下半年缴本,类查薄内事件,有无违限未销。……秋冬二季,亦照此行。”(摘编自《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归纳考成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英国)内战的发生、复辟的结束,由于土地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特质,它替代了国王的宠幸成为人们政治地位升迁的依托。……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在贵族、乡绅、自耕农三个阶层中,每个阶层都在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独特的功能。……这三个阶层构成了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阶级。
1880年之后,由于第三次议会改革和农业衰落,地主在英国政治、经济中呈现衰落之势,但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他们在议会中仍控制着绝大多数议席。在社会上层,新人不断地涌入,但具有土地背景的人仍牢牢地把持着进入门槛。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 1/3;另外 1/3 是职业者的代表。……自 1885年开始,具有土地背景的贵族的比例开始下降,不过,和土地有渊源的新贵族的比例仍多于3/4。……追逐土地,进入土地阶级仍是一种社会的主要心态。
——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转与社会心态》
(1)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坛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英国政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时代背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棠,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增。……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界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阅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曾国藩奏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提出海防建设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国藩的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