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己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氧化性:Cl2 > Fe3+ |
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 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
A.相同 | B.中和NaOH的多 | C.中和CH3COOH的多 | D.无法比较 |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 |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B的转化率降低 | D.G的体积分数不变 |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 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下列化合物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FeC12 | B.CuC12 | C.FeS | D.P2O5 |
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Mg(OH)2(s)Mg2+(aq)+2OH—(aq),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悬浊液中氢氧化镁固体质量减少的是
A.H2O | B.MgCl2固体 | C.NaOH 固体 | D.NH4C1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