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惜 花
(唐 ) 于鹄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1.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首宋词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抒发了什么情?作者又是借助了什么景(试举两例)巧妙的抒发了这种情?
声音本是无知无觉的,可词人在其前冠以“寒”,其后缀以“碎”,前人评为极妙,你认为呢?请选其中一字,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青冢: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②蕃:指吐蕃。大中十一年,吐蕃以河湟降唐,唐代西部边塞地区一度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1)有人说首联“征人倚戍楼”中的“倚”字可改用“守”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颈联描绘了边地怎样的景象?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①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1)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战士形象,并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别
左 纬
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
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
第二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结句“宿处先寻无杜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