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①,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②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青冢: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②蕃:指吐蕃。大中十一年,吐蕃以河湟降唐,唐代西部边塞地区一度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1)有人说首联“征人倚戍楼”中的“倚”字可改用“守”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颈联描绘了边地怎样的景象?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释]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
(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
(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鉴赏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 |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2. |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