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小题(共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香”表现在何处?
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 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传》)。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4分)
答: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仰望瀑布
绿原
左看右看
越看越觉得
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
抗不住地心引力
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
从上往下流着,不幸
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
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
乃由(①)而入(②)
一日有如几千年
几千年又有如一日
更在(③)中保持(④)
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
据说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
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
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
向它飞去,沿着彩虹
拐个弯与银河汇合
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
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
再没有(⑤),也再没有(⑥)
只在太阳的燃烧里
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1).诗中括号内原有的词语都是两个字,请从下面两个词中分别选择一个填入括号中。
A.新鲜 B.永恒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赞美了瀑布壮美的外观、博大的心胸、不屈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指晋人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的角度,简析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 ⑵有人说“榕叶满庭莺乱啼”中“乱”字用得好,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对句中“乱”字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