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是/不是) 伴 X 隐性遗传,因为第玉代第_______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假设I-1 和I-4 婚配、I-2 和I-3 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 0,则Ⅲ-1 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 与Ⅱ-5 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____________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____________基因或合成____________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__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_______。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____________进行鉴定。
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和甲病有关的基因是B和b,和乙病有关的基因是A和a(已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则: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基因型和概率都分别和Ⅱ-6、Ⅱ-7相同的两个体婚配,则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
(1)实验发现,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调节血糖平衡的能力,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结构3大量破坏,E处的分泌物消失,人体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E处的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在正常情况下引起此分泌物增加的直接刺激是_____________。
(3)由下丘脑控制D的释放,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调节。
(4)科学家发现,切断C处联系时垂体还能继续分泌相关物质,由此说明垂体分泌功能还受____________调节。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l(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体在F2中大约占 。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如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______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