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面有关对生长素的科学探究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假设: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图所见根部正在发展,从区域A剪取10 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浓度(ppm) |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
0 |
12.0 |
10-5 |
12.3 |
10-4 |
12.8 |
10-3 |
12.3 |
10-2 |
11.2 |
10-1 |
10.6 |
(1)根据上表内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制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根段长度增长率的曲线图。
(2)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表中数据,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4)从上述表中可知,分别用生长素浓度为10-5 ppm和10-3 ppm处理根段,两天后的长度基本相同。假设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根段,两天后的根段长度为12.3 mm左右,你如何确定该浓度是10-5 ppm还是10-3 ppm?简要描述你的思路。
①实验处理:将该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处理同样的根段。
②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图丙表示免疫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___________,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这一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血液中A.B.C激素含量会增加,但激素的含量却不会过高,因为在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________机制,其中A激素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的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 (内流/外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 (内流/外流),则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3)图丙中d细胞是________。研究表明,某种溶血性贫血病是由于病毒、药物等使患者红细胞膜抗原变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红细胞膜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溶血。这种病属于免疫学中的____________。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图一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中曲线的来历:材料培养→用某种溶剂配置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测量、记录→统计、计算并分析。如果选择小麦,需要将切取的胚芽鞘尖端下的一段用蒸馏水浸泡,其目的是去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是 ;A、B、C三点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说明 。
(2)如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 的活性实现的。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
(4)农业上棉花“打顶”有利于增产,依据的原理是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 ,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 。
(2)过程③构建出的表达载体必须要含有 、 、 和目的基因等结构。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4)生产药物时可用大肠杆菌做受体细胞,那么④应采用 处理,使受体细胞处于 ,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药物生产也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那么④则应采用 的方法,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作疫苗。
(6)实际应用时需要A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该蛋白的 ,最终通过改变 ,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 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 ,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 、 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据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 功能;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有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进人体内去感染T细胞时,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特异性免疫。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图丙表示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突触后膜上离子移动情况主要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