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三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右图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_          ___________。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      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              _____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了5年的调查,下表是所得的数据,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从5年来五种植物数量变化可知:城市绿化工程应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调查某草原遭受蝗灾后,人类治理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最变化,下图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中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________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③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治理蝗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______表示。
(3)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____(左移、右移、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如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密闭系统,U形毛细玻璃管(带刻度)作为检压计。锥形瓶内放一盛有20%KOH溶液的小烧杯,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加入适量蒸馏水,打开三通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T。开始计时,并放置到20℃恒温的环境中。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X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管X中液面是怎样移动的?
(2)解释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 。估计3.5—4小时内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为
(3)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 ,其目的是 。(每空1分)
(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 。如果B瓶中检测到有酒精,最可能的原因是 。酵母菌与乳酸菌最主要的区别是 。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
(3)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图中加以改正。
(4)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5)请写出连通后D瓶中的反应式。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
(2)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e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3)实验1若温度升高到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 ,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年)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
10 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_________;丙组从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____处流向溶液浓度_____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_____的参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