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现代生活依旧非常贴近,请对下面相关实例分析作答。
(1)许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在原理上是相同的,有同学结合玫瑰油的提取技术,设计了提取茉莉油的如 下流程:
莱莉花+水→A→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粗提精油→加B→过滤→莱莉油其中A表示 过程,分离油层时常用的试剂和仪器分别是 。
B的成分是 ,向粗提精油中加入B的目的是 。过滤的目的是 ,完成 后即可得到莱莉油。
(2)千百年来,腐乳由于其特殊的风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据腐乳的如下制作过程回答问题: 豆腐块→A→长满菌丝的豆腐块→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A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乳所以“闻着臭,吃着鲜”,且易于
消化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 。卤汤中通常含有12%的 ,其 作用除了增加风味,还有的作用。
回答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问题
下面甲、乙图为水稻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其中编号表示物质。
(1)甲、乙图分别是水稻叶肉细胞的与过程。
(2)③的功能是(2分),⑩形成的场所是。
(3)若用放射性标记⑤中的碳,则该标记的元素最终会出现在乙图中的(填编号)(2分)。
在一定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浓度的CO2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CO2的浓度(mg/L) |
CO2饱和时外界CO2的浓度(mg/L) |
CO2饱和时植物吸收CO2的量(mg/100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植物释放CO2的量(mg/100cm2叶·小时) |
|
A植物 |
4 |
10 |
6 |
4 |
B植物 |
8 |
18 |
10 |
8 |
(4)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方框内画出A、B两种植物在不同浓度CO2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坐标曲线图
(5)若A、B植物的受光总面积分别是1.2m2、2.5m2,在CO2浓度为20mg/L的环境中光照13小时,则1天中B植物比A植物多增重g葡萄糖 (取小数点后2位) (2分)。
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人体T淋巴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的,其中①~⑧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1)CD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2)HIV以的方式进入T细胞,并在(细胞器)的作用下脱去衣壳,释放出(物质)。
(3)过程②、⑤、⑥依次称为。
(4)与③过程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5)H7N9是感染人的病毒,侵染细胞后它与HIV都具有图中的过程是(用数字表示)
(6)从H7N9与HIV侵染人体的靶系统看,前者是,后者是,由此说明。
(7)为防止病毒增殖,研究者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引诱病毒识别并侵染,取得了灭活的效果。叙述其机理是。
(8)实践表明通过来保护易感人群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回答下列实验探究的问题。
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____。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举出两种)。
(2)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中,作为对照组。
(3)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同种植物在高原地区长得较为矮小,原因是紫外光可促进生长素氧化分解,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为验证紫外光 抑制植物生长,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琼脂块,刀片若干,40W白炽灯和紫外灯管等。
(4)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2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向A、B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步骤二:,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在A、B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
步骤三:在培养过程中,A组用40W白炽灯照射,B组。
步骤四:切下A、两组B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
a、b。将a、 b置于两侧,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5)结果预测:
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问题。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 其除草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EPSPS酶的合成,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但是,它的使用有时也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目前,已发现可以从一种抗草甘膦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分离出EPSPS基因,若将该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内,从而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就能耐受高浓度的草甘膦。
下图A-F表示6株植物,其中,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是否成功还未知。图1和2分别表示两段DNA序列。表格中1-4分别表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C浇清水,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上述植物中,肯定能健康成长的是_________。
(2)若要从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含EPSPS基因的突变菌株甲,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还必须加___________。
(3)假设位于EPSPS基因两侧的DNA序列均如图I所示,则应选择表中酶__________进行
酶切;若位于EPSPS基因两侧的DNA序列分别如图I和II所示,则应选择表中酶__________
进行酶切。
(4)假设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甲中EPSPS基因的右侧序列如图II所示,请在方框内画出经酶切后产生的两个末端的碱基序列。
(5)假设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但植物F仍没有表现出抗性,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下图甲是某目的基因(4.0kb,1kb=1000对碱基)与大肠杆菌pUC18质粒(2.7kb)重组的示意图。图中Ap′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lacZ是显色基因,其上的EcoRI识别位点位于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右侧,其控制合成的物质能使菌落呈现蓝色。(图乙中深色圆点即为蓝色菌落)
(6)图乙的培养基中含有氨苄青霉素,请判断图乙中所出现的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中,何种会含有重组质粒。___________。
(7)现用EcoRI酶切质粒,酶切后进行电泳观察,若出现长度为_________kb和kb的片段,则可以判断该质粒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I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
下图的甲为某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乙表示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遗传性肾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分析回答:
(1)乙图的B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C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2)根据乙图中的c细胞判断,遗传性肾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甲图中Ⅱ1的基因型
为,个体U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若已知个体U为苯丙酮尿症女孩,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已知控制人的色斑深色基因(M)对色斑浅色基因(m)显性,但在另一正常基因(D)存在
时,则基因M和m都不能表达,表现为正常(无色斑)。已知基因型Md//mD Ee的个体产生
如右图所示卵细胞的比例占10%,现有Md//mD基因型相同的正常男女婚配,其后代(M,m
和D,d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请在
右图方框内画出该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标出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