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
B.委尸填满沟壑委:放置 |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
D.噫!我固无恙恙:祸患 |
【注】 ①上:皇上,指朱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③,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駉,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黉舍④,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 注释 】
①力农:致力农事。②长七尺余:历代尺寸标准不一,按旧尺换算,七尺余当是一米八上下。③浮屠庑下:佛寺廊屋下④黉舍:府学。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请不已已:停。 | 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 |
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 | 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 |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持汉书以读②人或以为狂生
③釜爨以为养④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处士,宁与官府事谢不与见②置其履而去履长齿木屐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 |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 |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 |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讽使就吏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为书谢申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②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③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④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②/③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
B.王冕衣饰奇持,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人仕,他却不言而去。 |
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
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①,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于前,大败智伯之众,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②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也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
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注释】
①二子:即韩康子、魏桓子。此二人与赵襄子、智伯都是春秋末年掌握晋国命运的“六卿”之一,此时已剩他们四卿,他们争斗兼并的结果,就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②资:凭借,辅助。对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潜:秘密。 | B.小人智足而遂其奸。遂:实现。 |
C.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通:全部, | D.夫德者人之所严。严:严格要求。 |
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韩、魏翼而攻之是虎而翼者也②唇亡而齿寒才智兼亡
③才胜德也 力不能胜 ④岂特智伯哉特与婴儿戏耳
⑤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周人之急。
⑦此其所以失人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⑧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尽善尽美
A.②⑤⑦ | B.①③⑧ | C.④⑥⑦ | D.③⑤⑧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之期日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八点内容,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评析“小人”有关的一组是
①才胜德②失人③聪察强毅④挟才以为恶
⑤智不能周⑥决其暴⑦国之乱臣⑧家之败子
A.①③ | B.⑤⑥ | C.④⑦ | D.②⑧ |
对全文内容理解不合原意的一项是
A.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可见,司马光指的“小人”是智伯。 |
B.司马光对人才做了界定: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智兼亡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
C.司马光精辟地揭示了德才的辩证关系: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
D.司马光的用人观可以归结为:任人唯贤。即:先用圣人;次用君子;再次用愚人;最后用小人。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①,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②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
①南绝幕: 绝,横渡;幕,通“漠”,沙漠。②糒醪: 糒(bèi),干饭;醪(láo),酒浆。文中加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道少回远少:“多”的反义词 | B.乃自以精兵走之走:追逐 |
C.乃我自失道乃:是 | D.无老壮皆为垂涕无:无论、不论 |
加横线句标断无误的一句是
A.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居,乃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
B.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
C.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
D.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急诣部,如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文段所提供的材料,对照中学生应具备的文史知识,试判断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汉武帝认为李广是孤星照命,打仗不宜做正路先锋,否则很难擒获单于;而大将军私下又想报恩于公孙敖,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可以侥幸得功复侯,当然就要徙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的军中。 |
B.李广为汉王朝和匈奴拼战一生,六十余岁尚不封侯,加之领兵主帅对自己又不信任,派长史催促自己对簿公堂,既郁郁不得志,又不堪受污辱,结果就在大将军的幕府中愤然自杀了——可见,李广是大将军卫青设下圈套逼死的。 |
C.大将军卫青是汉武帝卫后的同母弟,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攻打匈奴的主帅。卫青、霍去病、李广同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 |
D.李广就是唐诗中所赞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军”,此人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但出生入死一辈子不得以军功封侯,所以备受后人的同情和敬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③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值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④,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四》)
【注释】
①艾:通“刈(yì)”,割取,收获。②上计: 汉代规定,年底时地方官须派人到京都呈报有关辖地人口、钱粮等事项的簿籍,此称为“上计”。③邑子: 同乡。④除道: 清理道路。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买臣愈益疾歌疾:形容歌声悲凉 | B.将重车至长安将:勉强、将就 |
C.坐中惊骇,白守丞白:抢白、嗔怨 | D.后买臣坐事免坐:触犯法律 |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诣阙:到皇宫门前 |
B.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乞丐:乞求讨要 |
C.会邑子严助贵幸贵幸:因得皇帝赏识而富贵 |
D.居一月妻自经死自经:上吊自杀。 |
理解下列各句的意思,其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我年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
B.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
C.(朱买臣)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
D.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 |
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下列各句所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项是
A.买臣不能留(她),即听(她)去。 |
B.入吴界,(买臣)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官员们)共食。 |
D.(买臣幸得)召见,(为皇帝)说《春秋》,言《楚辞》。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待我富贵,报汝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告汤阴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评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买臣“担束薪,行且诵书”,精神可嘉;但以求仕途为本,不足为训。 |
B.《红数梦》有诗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朱买臣亦属此类得志者。 |
C.朱买臣知恩图报,人当颂之;过分汁较个人恩怨,则有失名士落拓之风。 |
D.朱买臣的命运具有戏剧性与不可逆性,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汲黯直言进谏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庞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这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汲郑列传》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比:并排,挨着 |
B.伏矫制之罪矫:纠正 |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 |
D.以数切谏切:急切,切迫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黯以父任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①以数切谏 ②群臣或数黯 |
C.①公卿皆为黯惧 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
D.①宁令从谀承意 |
②宁死不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
B.弘大体,不拘文法 |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2)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