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M点、①地的值可能分别是
A.0.8、0.7 | B.0.4、1.0 | C.1.2、0.5 | D.1.6、1.2 |
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降水 | C.光照 | D.土壤 |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 D.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
该图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关于甲区域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
B.沿岸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
C.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森林茂密 |
D.沿岸气候炎热,沙漠广布 |
乙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A.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上,多地形雨 |
B.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一温暖一寒冷交替变化 |
B.温暖一寒冷一温暖交替变化 |
C.暖干一暖湿一暖干交替变化 |
D.湿冷一干冷一湿冷交替变化 |
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问题。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读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及生长周期表,完成问题。
|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美国 |
种植期 |
开花期 |
灌浆期 |
收获期 |
||||||||||||
巴西 |
开花期 |
灌浆期 |
收获期 |
种植期 |
||||||||||||
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
B.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
C.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
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大豆生长期比巴西短 |
B.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
D.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
监测大豆生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该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问题。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
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 | B.T夏>18℃ | C.T冬<18℃ | D.T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