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阻值。
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
A、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l,
B、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C、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___。
②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l=4.80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电源电动势 E=_____V,电阻R2=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利用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和测得的电阻Rl,乙同学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b,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于相应的图线,根据图线得到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这种做法与甲同学的做法比较,由于电压表测得的数据范围___________(选填“较大”、“较小”或“相同”),所以___________同学的做法更恰当些。
某同学想描绘某一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A.电压表V(量程为0-5V,内阻约5k)
B.电流表A1(量程为0-25mA,内阻约0.2)
C.电流表A2(量程为0一0.6A,内阻约0.1)
D.滑动变阻器R1(0一10,额定电流1.5A);
E.滑动变阻器R2(0一1000,额定电流0.5A)
F.定值电阻R0(R0=1000)
G.直流电源(电动势6V,内阻忽略不计)
H.电键一个、导线若干该同学选择了适当的器材组成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得到热敏电阻电压和电流的7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在方格纸上作出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由此曲线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该同学选择的电流表是 (选填“B”或“C”),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D”或“E”)
请在上面的方框中画出该同学完成此实验的电路图(热敏电阻符号为)
电压U(V) |
0.0 |
1.0 |
2.0 |
2.4 |
3.0 |
3.6 |
4.0 |
电流I(mA) |
0.0 |
1.6 |
5.8 |
8.0 |
11.8 |
16.0 |
20.0 |
跳伞运动员从跳伞塔上跳下,当降落伞全部打开时,伞和运动员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已知比例系数
。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m=72kg,设跳伞塔足够高且运动员跳离塔后即打开伞,取
,求:
跳伞员的下落速度达到3m/s时,其加速度多大?
跳伞员最后下落速度多大?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 50g" 、m2="150g" ,则(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m/s;
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若某同学作出V2/2—h图像如图,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为便于分析
与
的关系,应作出
的关系图象,请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图线
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由上述实验结论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如图甲所示,虚线方框内是由电阻、电源组成的线性网络电路,为了研究它的输出特性,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按图的方式连接在它的输出端A、B之间.开关S闭合后,实验中记录的6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
若将方框内的电路等效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从图线上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
若电流表内阻为0,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上端时,电流表示数是A.
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