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测量两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源甲的电动势大约为4.5V,内阻大约为1.5Ω;电源乙的电动势大约为1.5V,内阻大约为1Ω.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除了导线、开关外,实验室还能提供如下器材:
A.量程为3V的电压表V
B.量程为0.6A的电流表
C.量程为3A的电流表
D.阻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E.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
F.最大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
G.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
(1)选择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等器材,采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甲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分别以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压表的示数U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经过计算机拟合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U和I的单位分别为V和A,拟合公式为
.则电源甲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判断,在实验中定值电阻选择的是 (填D或者E);电流表选择的是 (填B或者C);滑动变阻器选择的是 (填F或者G).
(2)为了简便快捷地测量电源乙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选择电压表、
定值电阻等器材,采用如图丙所示电路.
①定值电阻应该选择 (填D或者E).
②实验中,首先将闭合,
断开,电压表示数为1.48V.然后将
、
均闭合,电压表示数为1.23V.则电源乙电动势E= V;内阻r= Ω(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某实验小组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规范操作,准确测量,得到一系列数据,如图乙中的散点。
同学们为了弄清电阻变化的原因,对实验进行了下述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小灯泡L的玻璃罩敲碎,灯丝保存完好,仍然安放在灯座上,取一个大小合适的玻璃杯,将灯座倒扣在杯沿上,在玻璃杯里慢慢加水,使得突出的灯丝刚好完全没入水中,电路的其余部分均不接触水,再将该灯座依然接入图甲中L处,这样接通电路以后,灯丝不至于热到发光,温度可以基本控制在。规范操作,准确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图丁中的一组散点
。已知水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
丙丁
(1)请在答卷的对应图上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
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小灯泡的电阻 _______(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
(2)请在答卷的对应图上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
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小灯泡的电阻 _______(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
(3)在同样的电压(如2.00V)下,曲线的电阻值明显(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
的电阻值,其原因是。
如图所示为一个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右极板用绝缘杆固定在铁架台上,左极板通过绝缘杆由手持握。(以下四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甲乙丙
(1)如图甲,若仅将左极板向上移至虚线位置,则板间的电场强度;
(2)如图乙,若仅将左极板向左移至虚线位置,板间的电场强度;
(3)如图丙,若仅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厚石蜡片,则板间的电压。
如图,一对对置的枕形导体A和B分别安放在两根绝缘支柱上,AB彼此接触,操作如下: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有或无)瞬间电流,撤走导线。
第三步: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有或无)瞬间电流。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
(1)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3)AB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A 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