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⑥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
①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群臣之丧:为……服丧
B.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叮嘱
C.以姜枣赍:购买
D.于是庄王优孟谢:感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优孟,故楚之乐人也②有敢以马谏
B.①马者王所爱也②寡人过一至此乎
C.①请大王六畜葬之②如孙叔敖之楚相
D.①贫困负薪自饮食②封之寝丘四百户,奉其祀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国因此而得以称霸。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C.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D.优孟曾得到楚相孙叔敖的赏识厚待,当他知道了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得要卖柴为生时,他知恩图报,帮孙叔敖及其儿子讨回了公道。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②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2)楚王是位知错能改的君主,请在文中找出他的一处言行加以印证。(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①,诏下所在不得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毒民乎!”命吏刬②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③,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④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⑤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筦,同“管”。榷筦,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刬:同“铲”。③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④传符:古代官员、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⑤膺命:承受皇帝诏命。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与宾客跳出舟,骑还去 偕:带领,带着
B.吾宁一身以毒邑民乎 爱:爱惜、吝惜
C.治益昌三年,狱无民 系:关押
D.天子设上下考以吏 勉:鼓励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矧厚其赋毒民乎 斧斤时入山林
B.察易于廉约如是孰能讥之乎
C.诏下所在不得百姓匿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曰吾患无以共治 于其身也,耻师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2)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
作者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赞颂了传主何易于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爱溪记 唐寅




①人莫不有所爱,失其所爱,则伤其衷;人莫不有所资,失其所资,则困其生。爱之而不失,资之而不穷,惟取天地,自然而然者为能然。若金紫之贵,珠玉之富,或者能削夺,则贫之。削夺而贱穷,则失其所爱与资,将伤困之不暇,求其夷然而乐,坦然而安者,必无也。

②新安洪君伯周,俶傥诚悫 士,迹履遍江湖,声闻满儒冠。少孤而孝,奉祖与母以居,乐其志以资其生,弄长竿之清风,披蓑笠之烟雨,飘然波涛,邈焉寒暑,势不可夺,强不可挠,盖任公子之流。于是以爱溪自号,而丐余记之。
③余谓文士之处世,失其所爱与资,奔走于不可得已之间,俯仰于无可奈何之际,盖心兹恐惧,身措无地,安能上传而下育也?得其所爱与资,而非其道,以富贵自炫,而骄其妻妾,齐人也。翻覆酌量于两三之间,余则以为洪君之计为得,故为之记。
【注】①傲傥( tì tǎng):即“倜傥”,卓异不凡。诚悫(què):诚朴,真诚。②邈焉寒署:谓远离炎凉,淡于名利。③任公子:《庄子》中称他善钓鱼,后来多指超然世外之高士。④齐人:《孟子》记一齐人,常常去墓地讨祭品吃,回家向妻妾吹嘘自己与富贵者饮食。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赴的虚词是()

A.也 B.矣 C.焉 D.哉

简析①②两段的内在联系。
对洪伯周自号“爱溪”的理由进行推断,可能性最小的一项是()

A.“爱溪”是洪伯周住处的溪水之名。
B.“爱溪”表示洪伯周喜爱溪水之意。
C.表明洪伯周远离世俗向往自然之志。
D.洪伯周喜欢在溪边水畔的垂钓生活。

分析第③段引用齐人典故的作用。
分析下面这句话与本文观点的相通之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郭荣
①郭荣,字长荣,自云太原人也。荣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与其交者多爱之。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护察荣谨厚,擢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齐寇屡侵,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荣以为二城孤,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护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唯荣所立者独能自守。护作浮桥,出兵渡河,与孝先战。孝先于上流纵大筏以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以功授大都督。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使荣绥集之。荣于上郡、延安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能为寇。
②荣尝与高祖夜坐月下,因从容谓荣曰:“吾仰观玄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宣帝崩,高祖总百揆,召荣,抚其背而笑曰:“吾言验未?”即拜相府乐曹参军。高祖受禅,引为内史舍人。
③炀帝即位,入为武侯骠骑将军。后数岁,黔安首领田罗驹阻清江作乱,夷陵诸郡,民夷多应者,诏荣击平之。明年,帝复事辽东,荣以为中国疲敝,万乘不宜屡动,乃言于帝曰:“戎狄失礼,臣下之事。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岂有亲辱大驾以临小寇?”帝不纳。复从军攻辽东城,荣亲蒙矢石,昼夜不甲胄百余日。帝每令人窥诸将所为,知荣如是,帝大悦,每劳勉之。九年,帝至东都,谓荣曰:“公年德渐高,不宜久涉行阵,当与公一郡,任所选也。”荣不愿违离,顿首陈让,辞情哀苦,有感帝心,于是拜为右侯卫大将军。后数日,帝谓百僚曰:“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其信如此。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五》,有删减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②荣以为二城孤()
③昼夜不甲胄百余日()④其信如此()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纵大筏击浮桥护又稽胡数为寇乱
B.以遏要路周历已尽,我代之
C.稽胡由是不能寇千钧之弩不鼷鼠发机
D.从容谓荣曰相如持璧却立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共5分)
(1)戎狄失礼,臣下之事。
(2)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
第②段中描写高祖“抚其背而笑曰”的作用是
概括“郭荣”主要的品格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录鬼簿序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人之生斯世也,知以已死者为鬼,
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而但 B.诚然而但
C.虽然但而 D.诚然但而

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3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义甚高,子其为我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注释】①屠羊说: “屠羊”是职业,“说”是人名。②三旌:公、侯、伯三公。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屠羊说而从于昭王()(2)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3)居处卑贱而义甚高 ()(4)子其为我之以三旌之位()
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之爵禄已复矣 B.何赏之有
C.非臣之罪 D.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

请用“/”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停顿。
大 王 失 国 非 臣 之 罪 故 不 敢 伏 其 诛 大 王 反 国 非 臣 之 功 故 不 敢当 其 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
屠羊说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