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涉 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②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3)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鄴,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於东,月盛於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馀。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狱。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
(选自《三国志》卷十二,有删改)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崔琰并典选举典:主管
B.务以俭率人率:做表率
C.后有白玠者白:禀告
D.太祖大怒,收玠付狱狱:监狱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①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④崔琰既死,玠内不悦。
⑤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
⑥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跟随曹操以后,曾经给曹操分析天下的形势,并建议曹操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足见他见识高远而深刻。
B.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托毛玠照顾自己的亲属,毛玠不回答。等到大军回到邺城,曹丕坚持讨论合并官署,在此示意之下,众官都要求裁撤东曹。曹操明白其中内情,最终裁撤了西曹。
C.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以素屏风和素凭几赏给毛玠,表明曹操很器重毛玠,原因是毛玠的清廉公正的品性。
D.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胡质的父亲),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七)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规模:规划国家大事
B.至於精良综事过之综:研究处理
C.仆委意於君委意:诚心对待
D.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假:凭借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胡质性沉实内察的一组是()
①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
②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③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⑤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兵县令。胡质到任后,察出了其中内情,便重新详细审讯,验证后,郭政及堂妹都只好认罪了。
B.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今史。张辽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推辞而且对张辽多加批评和指导。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所感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C.在青州、徐州的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防守以对付敌人来犯。
D.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师将此事上奏,追加进封为阳陵亭候,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与亲旧俱南从表。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不听。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选用先尚俭节先:以前
B.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格:限定
C.求案实其事案:查问核实
D.和侍中比求实之比:进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明和洽有见识、信守节操的一组是()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
B.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
C.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D.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洽在太祖时反对只以节俭来衡量人的做法,可是到了明帝时,却认为改变社会现状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行节俭。可见和洽的观点是矛盾的。
B.曹操认为和洽讲的道理从某方面来说是正确的,但最终没有采纳和洽的主张。
C.和洽认为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D.明帝时,和洽提出改变时局的策略: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黜:贬退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
①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公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三国志》卷六二,选文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典:主持
B.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夷灭:灭亡
C.其见知信如此见:看到
D.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寝疾:病重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是仪忠正、清俭的一组是()
①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
②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③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④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B.是仪针对质问,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感其凛然正气和忠贞之性,就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C.是仪作为王博,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