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均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镁、铝、锌均是活泼金属,它们的单质在空气中均不能稳定存在
③电解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时在阳极上一定先析出银
④2Fe3++Cu =2Fe2++Cu2+,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单质铁
⑤常温下浓硫酸几乎不与铜反应,说明浓硫酸也能使铜钝化
⑥金属元素形成的弱碱对热不稳定,受热时可以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是正四面体结构,SiH4也是正四面体结构
B.NaOH是强电解质,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强;Ca(OH)2也是强电解质,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也很强
C.I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 > SiH4 > CH4;则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 > PH3 > NH3
D.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
2Sb2S3 + 3O2 + 6Fe = Sb4O6 + 6FeS ①
Sb4O6 + 6C =" 4Sb" + 6CO 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
B.反应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电子
C.反应②说明高温下Sb的还原性比C强
D.每生成4 mol Sb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M层比C原子的M层少1个电子,C原子L层比A原子L层多2个电子,A、B同族,C、D同周期,且D为该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 C < D < B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B < A;沸点:A > B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 D > B > A
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

同温同压下,xg的甲气体和y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 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C.xy 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Cl2与足量NaOH溶液在常温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B.8.2g Na218O2与过量的H216O作用,生成的氧气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8 NA
C.6.4g CaC2晶体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3 NA
D.1.3g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l NA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