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 |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
B |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Al(OH)3不溶于氢氧化钡溶液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
该溶液中含有Fe2+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该溶液中存在I- |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 + 3H2(g) 2NH3(g)△H=-92.4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
N2 |
H2 |
NH3 |
||
① |
1 |
3 |
0 |
放出热量a kJ |
② |
2 |
3 |
0 |
放出热量b kJ |
③ |
2 |
6 |
0 |
放出热量c 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关系:a < b < 92.4
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③> ①> ②
C.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 ③
D.N2的转化率:②> ①> ③
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
化学平衡状态I、II、III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编号 |
化学方程式 |
平衡常数 |
温度 |
|
979K |
1173K |
|||
I |
Fe(s)+CO2(g) ![]() |
K1 |
1.47 |
2.15 |
Ⅱ |
CO(g)+H2O(g) ![]() |
K2 |
1.62 |
b |
Ⅲ |
Fe(s)+H2O(g) ![]() |
K3 |
a |
1.68 |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B.增大压强,平衡状态II不移动
C.升高温度平衡状态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II、III均为放热反应
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SO3(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了2 mol SO2和1 mol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A.20% | B.40% | C.50% | D.60% |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 (g)+C(s),且达到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变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
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
C.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则该平衡不移动 |
D.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