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30 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植物在第5 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
|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
|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
|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
|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
|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
|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