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由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 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 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图,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刺激消费拉动生产是国家2009年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刺激消费,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降低个人买卖住房中间环节税,利用税收政策支持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积极引导汽车消费,特别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扩大消费需求。

材料一 2006-2011年某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5.3
35.1
34.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
45.6
45.5
43.0
42.5
42.0
41.7

注;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二该市GDP(国内生产总值)六年来持续上涨,居民收入连年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在当地政府的有效调控下保持了基本稳定。
(2)结合材料二分析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1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80.4亿元,同比增长15%,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是受到1—2月份CPI(物价上涨指数)连续上扬超过2.7%的影响,消费增长率明显回落。
(1)201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2)“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在全社会鼓励消费。”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被称为”9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发展进程的洗礼,他们中的一些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求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追求品牌和享受,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强。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9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针对材料中一些“90后”的消费现象,向该群体就“做理性的消费者”问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二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实施中效果不佳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