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由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 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 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图,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
材料一 自2001年广东省发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以来,“瘦肉精”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迅速采取一列措施并制定《兽药法》等有关的法律。2011年3月,央视再次报道在饲料非法添加“瘦肉精”。 针对央视3·15特别行动报道的“瘦肉精”猪肉事件,商务部督导组立即赴河南督察,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也相继发出紧急通知:严查瘦肉精,严防瘦肉精用于食品生产。同时,农业部等九部门联手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对于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食品安全。河南省对涉嫌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进行了免职、停职开除公职、刑事拘留等严肃处理。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企业、消费者、国家为什么都要重视产品质量?(6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6分)
从2008年底开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房价一路飙升,高涨的房价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八条”、新“国八条”等一系列宏观调控重拳政策,同时部分城市也出台了针对性的调控房价地方细则。2011年2月以来,北京、上海等高房价重灾区房价出现松动,开始打折优惠销售,这种趋势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似乎预示着在调控重压下,楼价下降通道或已形成。
(1)为了控制房价上涨,国务院调控楼市重拳频出,其中调控目标之一就是是严厉打击投机投资性购房。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评析国务院重拳调控投机性购房。(6分)
(2)针对房价不断上涨,高一(1)班围绕“如何看待房价上涨”展开综合探究,一部分同学认为房价上涨是正常的,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不正常的。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陈述你的理由。(6分)
2011年1月18日,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为3.1%,低于2010年预测的3.6%。联合国警告称,货币贬值竞争可能将导致市场动荡及就业市场回暖速度放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可能在2011年“二次探底”。美国政府相继推出新一轮刺激政策,美联储正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二季度增长率是1.7%,三季度是2%,三季度比二季度经济增长率高,既然经济处在持续复苏的过程中,为什么着急来一轮新的大力度救市政策呢?结论只有一个,背后这场危机马上就要爆发,先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应对”。 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又将星光灿烂”。
请评析“凯恩斯主义又将星光灿烂”这句话。(10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8日,中国(济南军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225名官兵,从河南省新郑国际机场载誉出征,奔赴万里之外的维和任务区。目前,中国共有1958名官兵在联合国10个任务区和维和部队执行任务。
材料二:2011年3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尽快促使利比亚问题有关各方实现停火。材料三:2010年11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团结协作,深化反恐、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政策协调和对话,加强经验交流和技术援助,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安全、有利、便捷的环境,共同保障本地区人民安全和福祉。”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如何?(2分)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9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还引起了福岛核电站的爆炸,由此引发了非常恐怖的核危机,给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受日本地震影响,我国也加强了核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人民安全。即便如此,我国人民由于担心核辐射影响海盐质量,还是发生了抢购碘盐事件,17-18日两天各地零售点无盐可卖。有评论指出: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启动应急预案,稳定食盐供应,消除恐慌心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现象(9分)
材料二:由于目前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地震还难以准确的预报,面对地震,出现了两种持不同观点的人。甲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乙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2)请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甲乙的观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