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小题: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 )
| 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 |
| 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
| 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 |
| 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据此完成(1)~(2)题。
(1)将秸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 )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B.导致水土流失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
A.发展沼气 B.编织工艺品
C.焚烧回田 D.饲养牲畜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
|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
|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
下列环境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 A.城市环境 | B.农田 |
| C.高山草甸 | D.黄河大堤 |
1984年,美国在亚利桑那沙漠中投资2亿美元建立了“生物圈2号”试验基地,用于模拟研究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但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植物产生的氧气满足不了科学家及动物的需求 |
| B.二氧化碳量急剧上升 |
| C.试验空间狭小、生物数量与种类有限决定了系统自身平衡能力远不如地球本身 |
| D.意外事故如火灾导致试验人员不得已撤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