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的作用有 。
A.去除油污 | B.溶解镀锌层 | C.去除铁锈 | D.钝化 |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 。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原因是 。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发实现固液分离?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 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 g·mol-1)。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 。(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烧杯后全部将其转移到250 ml(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4)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演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 验 内 容 |
实 验 方 法 |
实 验 现 象 |
验证氧化性 |
||
验证不稳定性 |
(10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AB CD
(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
(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填序号,下同。)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其中不可行的是。
(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
①CO2 ② NO ③ Cl2 ④H2
其中在D装置中连接小烧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的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和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_混合物(选填编号)。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
c.互不相溶的液体 d.互溶的液体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
第一次 |
KCl、K2SO4、Na2CO3、NaCl |
第二次 |
KCl、BaCl2、Na2SO4、K2CO3 |
第三次 |
Na2SO4、KCl、K2CO3、NaCl |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检验CO32-
并将其除去;
第二步:加入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实验室欲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00mL 1.0 mol/L硫酸溶液:
(2)该实验室只备有①100 mL、②150 mL、③250 mL、④500 mL四种规格容量瓶,你认为应选用的容量瓶是(填写编号)。
(2)需要量取mL浓硫酸(保留一位小数)。
(3)该学生配制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倒入适量小烧杯中;
②将适量蒸馏水慢慢倒入上述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
③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倒入选定的容量瓶中;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涮小烧杯1~2次,将洗涤液沿玻璃棒均转入容量瓶中;
⑤将蒸馏水沿玻璃棒倒入容量瓶中,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为止;
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⑦盖好瓶塞,上下翻转摇匀。
上述操作中你认为不正确或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若用胶头滴管滴入水时,不小心滴过了刻度线,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