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不十分了解
④“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会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冲突变得不可避免。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国没有“逢强必霸”的基因,是因为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③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基本目标
④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地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4年初,部分西非国家爆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截至2014年底,中国向埃博拉疫区提供了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积极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
①显示中国具有防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
②表明国际援助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③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
④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倡导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4月15日,已有57个国家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这说明
①我国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意向创始成员国国家间的合作代替了竞争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