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该油酸膜的面积是 m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 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上述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为“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中,
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的是
A.将条形磁铁插人线圈 | B.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
C.将条形磁铁放在线圈中不动 | D.将条形磁铁从图示位置向左移动 |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
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
D.两相邻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s |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先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伸长的橡皮条位于图中AO位置;若改用一个弹簧秤拉,要产生相同的效果,
则应只要
A.把橡皮条拉直 | B.准确记录细绳的方向 |
C.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 D.将橡皮条拉成同样的长度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每一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用橡皮筋的条数,表示弹力做功的倍数,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每次实验中小车最后获得的速度,就可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测得如下表实验数据。
橡皮筋的条数 |
1 |
2 |
3 |
4 |
5 |
v/m·s-1 |
0.57 |
0.80 |
0.97 |
1.13 |
1.27 |
v2/(m·s-1)2 |
0.32 |
0.64 |
0.94 |
1.28 |
1.61 |
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成正比。(填“v”或“v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四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 m/s。由纸带的信息可得出小车的运动是▲ (填“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或“减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