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住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
(2)根据材料说明“真正民主”的含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1 林则徐于1785年8月生在福州市一位塾师家庭。他的家乡较早受西方殖民者侵扰,郑成功父子火烧殖民者兵舰之事,对林则徐颇有启发。——1830年6月,授湖北布政使;11月,任河南布政使;次年7月,又调任江宁布政使。由于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被誉为“林青天”。——道光帝派他去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8月,林则徐离京南下,仅带数名随员。他预先向沿路发出传牌:“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所有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
  材料2 林则徐认识到,闭关锁国,即是“因噎废食”,不可能“固疆强国”。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他一面派人在广州刺探敌人情报,去澳门了解西方国家动态,购买西方书报,细心留意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军事、科学技术情况。……是“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故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以上均摘自《世界知识》2001年第13期赵佳楹《中国近代禁毒第一人》
  回答:
  (1)众所周知,清朝自乾隆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官吏贪污,索贿成风,但道光年间却出现了“林青天”,据材料1及相关史实分析林则徐成为“青天”的原因及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2分析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如果你是国家的高级公务员,可从材料1、2林则徐的所作所为中受到哪些启发?

图一到图五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时期革命的发展情况。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五反映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指挥中心分别在哪里?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形成了怎样的形势?
(3)上述两个时期,民主革命的斗争特点有何显著不同?
(4)图三中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图四中的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6)从图四到图五,中国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完成了哪些重大历史任务?
(8)与时俱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五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最主要表现。

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 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代替赫尔利到达中国,开始了他举世瞩目的、以调处国共争端为内容的使华生涯。马歇尔调处以1946年3月11日回国述职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调停处的第一阶段是比较顺利的,也是有成效的。马歇尔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促蒋停战。首先,马歇尔针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在各种场合向国民党集团申明美国政治解决国共争端的立场。其次,为了迫使国民党蒋介石作出让步,以实现停战和达成协议,马歇尔还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蒋介石集团施加压力。
第二,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帮助完成四大协定的签署。四大协定即:1946年1月10日的停战协定;1月31日的政治协商会议五项协议;2月25日的整军方案;3月27日的东北停战协议。为促使达成这些协议,马歇尔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可谓不遗余力。他曾作了三千英里的飞行,跑遍了整个华北,直到内蒙边境。不可否认,这些协议能够签署,马歇尔也有一份功劳。 
1946年3月11日,马歇尔回国述职,4日18日返华,随后开始了他调处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方面,美苏矛盾渐渐激化,“冷战”加剧,中国在美苏争端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国国内,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危机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实行了以援蒋内战为主、促蒋停战为辅的双重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对国共和谈毫无诚意,且一意孤行,决心坚持内战。10月11日,国民党占领张家口。当天下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蒋介石违背政协决议,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国共谈判最后破裂。马歇尔于10月下旬宣布退出调停处。此后一段时间内,马歇尔频繁与第三方面人士接触,企图寻求第三方面出面调停。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第三方面不可能携起手来结成一个巩固的、具有某种影响力的大组织,更无法组织起来采取联合行动,从而使马歇尔最后一线希望也终成泡影。1947年1月18日马歇尔结束了一年零十八天的调处,黯然回国。
———引自《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关系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在华第一阶段的调停能够取得一些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分析,马歇尔来华实施第二阶段的调处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
(4)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百日调处”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