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海市政府出台一项措施,“具体规定是每四周上映国营片、苏联片各百分之廿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英美片每四周不能超过百分之廿五,其余时间则上映私营国产片”。这一项措施
A.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体现 |
B.出台于50年代初期 |
C.出台于80年代初期 |
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 |
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大陆均势政策的推行 |
D.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出现 |
据统计,英国出口商品额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为3/5。这组数据主要直接说明
A.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D.英国经济的对外扩张性日益明显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 B.东西方之间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经济文化往来 | D.封建主阶级衰落[来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阶级的重视 |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 D.重农抑商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