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
|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
一位学者写道:“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 C.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
| 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材料中的“政纲”指的是
| A.中共的最高纲领 | 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 C.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 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
|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
|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
|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
|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
|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