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玉米的等位基因R和r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 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 ________,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已知玉米的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后,对植株进行________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
(4) 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1/2; 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性状的植株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不论顺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无籽葡萄含糖量高、口感好,食用方便及不会给小孩造成籽粒误入气管的危险等优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形成原理,可将无籽葡萄分为:天然无籽葡萄和人工培育无籽葡萄。
天然无籽葡萄是由于种种原因,个别葡糖植株或枝条发生变异,结出了无子果实。人们就取其枝条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手段将其保存下来,形成了无籽品种。在通过扦插繁殖无籽葡萄的过程中,葡糖枝条生根情况是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葡萄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5份,编号为1~5号。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葡萄枝条随机均分为5等份;
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5号NAA溶液中: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①该实验中,当NAA的浓度为12mg·L-1的枝条不能生根的原因是______。正式试验中配置的NAA溶液浓度依次为______(浓度梯度差为1.0mg·L-1)
②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观察指标除此之外,还可以是______。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_______。
人工培育无籽葡萄时,可采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_______(未授粉/已授粉)的雌蕊柱头。由此获得的无籽葡萄品种经扦插繁殖,正常种植,其结出的葡萄_____(有/无)种子。
为探索葡萄的最佳种植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甲表示葡萄植株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A)以及黑暗条件下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B);图乙表示在20℃条件下葡萄植株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可以看出,在____℃时,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
②图乙中的D点的值是_____mg/h。
③在温度下降到15℃的过程中,图乙中A,B,C三点移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葡糖的最佳种植条件为;温度_____℃,光照强度为_____点。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右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__。
(2)A过程需要的酶有
(3)要把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首先必须用__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__________态;然后将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4)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侵染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后,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培养成再生植株要经过[C]_________________和[E]_________________。如要确保再生植株中含有抗虫基因,可在C过程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
(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基因A1、与A2、A3的根本区别是。 若A1共含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共200个,则该基因第三次复制,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该基因所控制合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
(2)已知A2对A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用字母和符号表示)。I2的基因型为。Ⅲ1与Ⅲ5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个,Pelger异常雌兔117个,正常雄兔60个,Pelger异常雄兔119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r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免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用字母回答),以上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cm2·y)。
(4)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
(5)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的变化为
(6)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写出该系统的一条食物链。(用图中字母表示)

利用萌发的玉米种子和胚芽鞘进行试验。

I.下图为萌发后的玉米种子。
(1)图一为横放萌发的玉米种子,其中的生长素主要来自芽的______和根的______。
(2)玉米种子萌发初期,________酶活性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同时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分裂加快;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的体积增大。
(3)研究发现,根冠分泌物X可能影响根的生长。为探究其影响状况,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图二)所示。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根尖的生长状况。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无影响。
II.取玉米胚芽鞘ab段,设计实验如下图。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